j 决策文献
位置: 首页 >> 政府改革概要 >> 决策文献

改革决策文献

发布日期:[2016-12-17 ] 点击次数:[ ] 来源:

1982年改革

一、1982年3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成绩的决议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成绩的报告》,对国务院机构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表示满意,并决定如下:

一、准绳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初步方案。

二、国务院设国务委员若干人。国务委员的职位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级,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组成人员。

三、将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合并,设立水利电力部,将商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粮食部合并,设立商业部,将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和本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合并,设立对外经济贸易部。

四、设立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由国务院总理兼主任。

会议认为,政府机构的改革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社会主义古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赵紫阳总理的报告阐述的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方针和提出的几项次要工作,是正确的,切实可行的。国务院和经过批准在今年试点的地方人民政府,应该根据这个报告和国务院的部署,以高度担任的革命精神,做好深化细致的工作,保证把政府机构改革这件大事办好。决定1983年展开机构改革工作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也要抓紧做好预备工作。在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各项工作和消费建设有领导、有次序地顺利进行,决不允许发生贻误工作和影响消费的景象。会议要求各级政府不断地完善政府工作制度,认真克服官僚主义,进步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有效地领导社会主义古代化建设事业。 

1982年4月26日: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进展情况和三项议案的说明(国务院总理 赵紫阳)

自从2月下旬召开的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闭幕以后,机构改革工作在国务院各部、委全面展开,取得了新的进展。在这个基础上,国务院向这次会议提出了三项议案。现将情况说明如下,请予审议。

这两个月,我们集中力量抓了国务院各部、委的机构设置和新的领导班子的配备,因为只有把这两个问题首先解决好,才能实现机构改革的各项要求,保证各项工作有秩序地进行。经过这一段的紧张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国务院各部、委的组建工作,并且提出了新的领导人选。进展得比较快的部、委,它们所属的司、局机构及其领导人选也已确定。其他部、委的司、局机构和领导人选,在五月份内基本上可以定下来。总起来看,进展是很顺利的。原来设想到的一些难点,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先行一步的部、委所取得的试点经验,对工作的全面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在上次向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报告中,曾经建议减少副总理,设国务委员,由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常务会议,作为国务院日常工作的集体领导机构。上次会议批准了这个建议。现在,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审慎的研究,我提议:由万里、姚依林继续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继续兼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任命余秋里、耿飚、方毅、谷牧、康世恩、陈慕华、薄一波、姬鹏飞、黄华、张劲夫为国务委员,其中,耿飚继续兼任国防部长,方毅继续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黄华继续兼任外交部长,张劲夫兼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陈慕华兼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长,已由人大常委会上次会议批准。国务院秘书长由杜星垣继续担任。原副总理杨静仁、张爱萍,分别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担负着负责工作,不再提名他们担任国务委员。过去国务院副总理人数过多,经过这次调整,副总理由13人减为2人。至于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组成人员,原有15人,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是必要的,人数并不多,现在仍保持14人,应该说是恰当的。

国务院原有52个部、委,经过这次机构改革,裁减合并为39个,加上上次已经批准设立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和这次提议设立的广播电视部,总共设置41个部、委。

关于部、委一级机构的变动问题,我已向这次会议提出了专门的议案。由于裁减合并而组成的新的部、委,在议案中都讲了,还有几个建制不动而改了名字的部,这里说明一下。原地质部增加了矿产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任务,改名为地质矿产部。原第二机械工业部改为核工业部,原第三机械工业部改为航空工业部,原第五机械工业部改为兵器工业部,原第七机械工业部改为航天工业部,这几个部过去用的是代号,现在看来不必再这样做了。

在41个部、委中,有7个部、委的部长、主任人选已由上次会议确定;有11个部、委的部长、主任没有变动,除了前面已经讲到的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的主任和外交部、国防部的部长以外,还有财政部长仍由王丙乾担任,公安部长仍由赵苍璧担任,地质矿产部长仍由孙大光担任,邮电部长仍由文敏生担任,航空工业部长仍由莫文祥担任,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仍由李梦华担任,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仍由杨静仁担任。对其余23个部、委的新的部长、主任人选,我已向这次会议提出了请求任命的建议。上次已任命并公布了6个部的副部长、其余35个部、委的副部长、副主任人选,将由国务院任命并公布。

经过这次机构改革,据38个部、委的统计,除兼职的部长、主任以外,共有正副部长、正副主任167人,比原有的505人减少338人,减少67%;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8岁,比原来减少6岁;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干部原来占37%,现在提高到了52%。据28个部、委的统计,原设有司、局机构720个,现在减少到488个,减少32%;正副司局长原有2450人,现在减少到1398人,减少43%;他们的平均年龄原来是59岁,现在减少到54岁;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干部原来占36%,现在提高到了49%。

各位委员:

现在,我们已经顺利地完成了国务院各部、委机构的组建和新的领导班子的配备。从机构改革的第一步来说,我们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从机构改革最终要达到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来说,我们的工作还刚刚开始。因此,我们还要本着革命的精神,继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一、必须进一步明确各部、委的职责范围。各部、委的工作任务是什么,怎样完成这些任务,都要搞得清清楚楚。前一段在这方面已有了大体的规定,现在要进一步具体化,并且让全体工作人员都知道。国务院副总理减少了,机构和层次也减少了,部的作用就更重要了。这就需要加重各部的责任,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各部、委的领导干部都要振奋精神,大胆负责,认真做好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凡是各部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应该独立负责地主动解决好,不要事情不分大小都向国务院请示。各部对于自己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也要适当扩大他们的权力,加重他们的责任,不要包揽他们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克服官僚主义、事务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各单位之间过去长期不协调、相互推诿的事情,这次一定要摆到桌面上来,讨论清楚,作出明文规定,记录在案,认真遵行。国家计委、经委、科委,前一段在国务院主持下开了几次会,明确规定了相互间分工和协作关系,计委和经委还确定了定期举行联系会议的制度。可见只要把问题摆出来,是不难解决的。各部、委间凡是需要经常会商的问题,都要定出定期合议的制度。各部、委内部机构的职责分工和各项工作制度,国务院工作人员的守则和工作纪律,都要很快地制定出来。所有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勇于把对人民、对全局有利的事情担当起来。

(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二、必须认真做好老干部的安排工作。国务院过去对干部退休制度已作过规定,最近又对老干部离职休养的制度作出了具体规定,应该认真按照这方面的规定执行,该退休、离休的就退休、离休,使干部的退休、离休经常化、制度化。对退居二线工作的老干部,要注意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但也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本人的条件,实事求是,不要因人设事。既要发挥退居二线的老干部的作用,又要使新的领导班子放手工作,把担子挑起来。

(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三、必须切实抓紧干部轮训工作。这是进行智力投资,积蓄力量,准备发展的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有计划地抽出大批干部去学习。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我们干部队伍的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现在有一种轻视业务技术学习的现象,有些单位不愿意送干部去学,有些干部自己也不愿意学,这种风气必须坚决加以改变,否则必将延缓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今后干部的学历和业务技术学习的好坏,要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作为使用和提拔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鉴于过去的教训,必须从现在开始把这件事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立即着手筹备,及早付诸实施。各部、委的干部轮训,原则上由各部、委自己负责,并且要同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业务密切结合起来。干部轮训的规划、课程和所需要的教材、师资、房子等,都要一一落实。各部、委不论现有的公用房屋多么紧张,也要挤出房子来用于轮训干部。

(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四、必须保证完成紧缩国务院工作人员编制的任务。定额不定员不等于没有编制。国务院整个工作人员编制精简三分之一左右的要求要努力实现,并且要把编制定额落实到各个具体单位。紧缩编制必须是真正的紧缩,绝对不允许弄虚作假。今后任何部、委要增加编制,必须经过国务院批准,不得擅自增加或变相增加。过去借调的干部,除确因工作需要列入现有编制的以外,应一律送回原单位。

以上任务是繁重的,工作是大量的。如果不把这些工作做好,不仅难以巩固机构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而且还将功亏一篑。在1982年内,我们要在这些方面做出显著的成绩。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工作,是服务于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也应当是它的一个重要内容。机构改革以及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连同打击经济领域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共中央一再强调的整顿党风问题,是互相关联的四件大事,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使这次机构改革善始善终,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1982年5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国务院部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决议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部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和赵紫阳总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进展情况和三项议案的说明,对国务院机构改革工作表示满意,并决定如下:

(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一、将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农业委员会、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国家能源委员会、建筑材料工业部、国家标准总局、国家计量总局、专利局合并,设立国家经济委员会。

(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二、将农业部、农垦部、国家水产总局合并,设立农牧渔业部。

(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三、将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国家建筑工程总局、国家测绘总局合并,设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四、将地质部改名为地质矿产部。

(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五、将第一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部、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国家机械设备成套总局合并,设立机械工业部。

(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六、将第二机械工业部改名为核工业部。

(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七、将第三机械工业部改名为航空工业部。

(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八、将第四机械工业部、国家广播电视工业总局、国家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合并,设立电子工业部。

(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九、将第五机构工业部改名为兵器工业部。

(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十、将第七机械工业部改名为航天工业部。

(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十一、将国家劳动总局、国家人事局、国务院科学技术干部局、国家编制委员会合并,设立劳动人事部。

(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十二、将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合并,设立文化部。

(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十三、设立广播电视部,撤销中央广播事业局。

十四、撤销第六机械工业部。

 

四、1982年8月2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直属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决议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直属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决定如下:

一、批准国务院保留下列直属机构:国家物资局、国家物价局、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海关总署、国家气象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海洋局、国家地震局、国家旅行局、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国家档案局、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二、批准将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管理总局、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国务院本国专家局、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局、毛主席留念堂管理局并入有关部门,不再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五、1982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与此相适应,从1982年开始,首先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地展开各级机构改革,这次改革历时3年之久,范围包括各级党政机关,是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的一次建设和完善各级机关的改革。这次改革不仅以精兵简政为原则,而且注意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对政府机构设置提出的新要求,力求使机构调整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有利条件,较大幅度地撤并了经济管理部门,并将其中一些条件成熟的单位改革成了经济组织。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在同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决定,从国务院各部门首先做起进行机构改革,限期完成。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这次改革,在领导班子方面,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省、自治区政府工作部门从50-60个减为30-40个;直辖市政府机构稍多于省政府工作部门;城市政府机构从50-60个减为45个左右;行署办事机构从40个左右减为30个左右,县政府部门从40多个减为25个左右;在人员编制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人员从18万人减为12万余人。市县机关工作人员约减20%;地区机关精简幅度更大一些。改革之后,国务院各部委正副职是一正二副或者一正四副,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也有所下降,部委平均年龄由64岁降到60岁,局级平均年龄由58岁降到54岁。

这次改革历时三年,是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的一次建设和完善行政体制的努力。通过精简各级领导班子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加快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但是,由于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对于行政管理没有提出全面变革的要求,所以政府机构和人员都没有真正减下来。这次改革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加快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但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

六、1982年地方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情况

按照中央部署,在中央党政机关的机构改革进行后,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参照中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精神和做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酝酿制定机构改革方案。

加强对省级机构改革工作的领导,1982年11月,成立省、市、自治区机构改革指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领导下,负责指导各省、市、自治区一级机构改革的领导班子配备。按照要求,党政机关的机构改革,1983年上半年在省、市、自治区各地、市进行;下半年在县以下进行,1984年春完成。到1983年3月25日,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领导班子都相继作了调整,而后又抓了省属部委厅局和地市领导班子的调整工作。

在省级机构改革进行的同时,市县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也在进行,进行了地市合并试点工作。县级工作部门的设置,根据党政合理分工的精神和精简的原则,大力简化和紧缩,党群机关人员编制精简20%左右。

1988年改革

一、1988年3月28日: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阐明国务委员 宋平

我受国务院委托,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作一些阐明,请大会审议。

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在中共地方领导下,经过一年多工夫的调查研讨、反复讨论、听取各方面意见后,逐渐构成的。1986年9月,地方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成立后,组成专门小组研讨了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思绪和初步想象,经党的十二届七中全会讨论并得到准绳赞同。党的十三大当前国务院立即着手国务院机构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的设计工作,并召集国务院30多个部、委、局的70多位新老领导同志座谈,对初步方案又作了较大修正。

国务院于1987年12月30日召开全领会议,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进行了讨论。会后,就机构改革重点部门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的“三定”方案与有关方面进行对话,最后构成了如今提交大会审议的方案。

(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建国以来,国务院的机构经历了几次较大的调整,1982年机构精简后,构成了如今的格局。目前,国务院设部委45个;直属机构22个;办事机构4个。工作人员总数5万余人。此外,还有14个由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82个非常设机构。这些机构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完成国务院的工作任务,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现无机构的弊端愈益突出起来,次要表如今:政企不分,结构不合理,在职能上微观管的过多,宏观调控不力;机构臃肿、层次过多、职责不清、互相扯皮,工作效率不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结构不顺应经济的、法律的间接管理方式,等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展开,要求相应地转变政府机构的职能和管理方式,调零件构设置的总体魄局及其职责权限。机构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就难以深化,曾经取得的成果也难以巩固,政治体制改革的许多措施也难以落实。所以,必须下决心对政府机构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

(二) 机构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李鹏代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机构改革的长远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符合古代化管理要求,具有中国特征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要达到这个目标,需求经过长期的努力。今后五年机构改革的目标是,理顺关系、转变职能,精干机构、精简人员,进步行政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加强机构活力。要创造条件,逐渐理顺政府同企事业单位和人民集团的关系、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地方政府同地方政府的关系。

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要迈出重要的一步,为完成今后五年机构改革的目标打下基础。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基本要求是:转变职能,下放权力,调整结构,精简人员,减少政府机构干涉企业运营活动的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职能,初步改变机构设置不合理和行政效率低下的情况。这个改革方案拟裁减一些专业管理部门,完善或新建一些综合和行业管理机构,对保留的机构也要按上述基本要求进行改革。

(三) 机构改革的基本特点

这次机构改革是按照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要求,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为关键,与政府内部的制度化建设相配套,并结合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的。这是与1982年精简机构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所以,这次机构改革不是搞简单的撤减、合并,而是转变职能,按政企分开的准绳,把直接管理企业的职能转移出去,把直接管钱、管物的职能放下去,把决策、咨询、调理、监督和信息等职能加强起来,使政府对企业由直接管理为主逐渐转到间接管理为主。同时,把原来行政机关的部分职能转移到各种协会去承担。

根据对各部门具体职能的分解和转移,按新的职能设置相应的机构。把承担相反业务或相近业务的部门予以撤销,其业务由一个部门承担;综合经济部门普通不设对口专业机构,行业管理工作由主管部门承担;部委内部只设司、处两级,以减少部门内部管理工作的层次。对政法、文教、社会事务等部门,目前不作大的变动,但都要按这次改革的总要求,转变职能,下放权力,调整内部结构,精简人员。

(四)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基本内容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务院部、委一级的机构由45个调整为41个,同时对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非常设机构也作了较大的精简和调整。

现将国务院部、委一级机构变动的具体情况、理由和新机构的次要职能分述如下:

国务院部、委机构中,撤销的12个,新组建的9个,保留的32个,转为事业单位的1个。

1、组建新的国家计划委员会。

如今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在职能上反复交叉比较严重,而且承担了许多应该由其他部门管理、甚至企业运营的具体事务。拟撤销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组建新的国家计划委员会。

新组建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不是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的简单合并。新机构是国务院管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部门,不再承担微观管理与行业管理的职能,是一个高层次的宏观管理机构。其次要职能是,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编制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研讨严重的资源配置政策、产业政策、分配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调整国民经济严重比例关系,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调理手腕,搞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以及经济活动和消费建设中的重要协调工作等。

2、组建人事部。

为了顺应党政职能分开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强化政府的人事管理职能,组建人事部。其次要职能是,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加强对国家人事行政和政府机构、编制的法制管理,综合协调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分类管理,并承担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能和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干部局的职能等。

3、组建劳动部。

由于人事部的设立,现劳动人事部的有关人事管理职能将转移,因此撤销劳动人事部,组建劳动部。其次要职能是,研讨拟定全国劳动、就业、工资、保险、福利、工人技术培训、劳动保护以及安全监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指点和推进劳动制度、工资制度和保险福利制度的改革,并搞好综合管理、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等工作。

4、组建物资部。

为了顺应物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强物资的综合管理,发展和完善消费材料市场,全面规划城乡物资流通网络,搞活物资流通,组织好重点消费建设单位的物资供应,撤销国家物资局,组建物资部。其次要职能是,拟订物资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和体制改革方案,并组织贯彻和监督执行;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指令性计划物资的分配计划;组织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物资的订货,监督检查订货合同执行情况,组织重要物资的调度;规划全国物资市场网络,指点、协调和监督各类物资市场,制定物资市场的管理办法,组织推进物资协作;担任物资统计和市场价格、供需信息的汇集和反馈,为企业的消费和运营服务。

5、组建能源部。

为了统筹管理和开发能源,对能源工业实行全行业管理,调整能源结构,加快能源建设,撤销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组建能源部。原水利电力部中的电力部分划归该部。石油部撤销后,拟组成中国石油自然气总公司,保留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煤炭部撤销后,除东北内蒙煤矿公司外,拟将其它统配矿组成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核工业部撤销后,组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这些新组建的公司,由能源部归口管理。新组建的能源部是国务院统管全国能源工业的职能部门。其次要职能是,拟订能源工业的方针政策和战略规划,搞好综合平衡和宏观决策;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拟订有关的法规、条例和经济调理政策,监督、协调消费建设,进步经济效益;拟订技术政策;协同国家计委推进社会节能和能源的综合利用。

6、组建建设部。

为了加强对全国建设工作的综合管理,撤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组建建设部。其次要职能是,对全国各行业工程建设的标准定额、勘察设计、建筑施工进行综合管理和监督;规划和指点全国城市建设和村镇建设;归口管理全国建筑业和房地产的开发运营。

7、组建机械电子工业部。

为了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全行业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撤销机械工业委员会、电子工业部,组建机械电子工业部。其次要职能是,研讨拟订行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加速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机械、电子工业的无机结合,进步机械电子工业的科学程度,提供国民经济古代化的技术配备。

8、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

为了顺应高技术产业的特点,统筹技术力量,促进军民结合,加强对航空航天工业的行业管理,撤销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其次要职能是,研讨拟订行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组织和指点航空航天严重零碎工程的实施,对新产品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9、组建水利部。

鉴于水利对国民经济建设有严重影响,在撤销水利电力部的同时,组建水利部,作为国务院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并担任全国水利行业管理。其次要职能是,担任全国水资源的一致管理和水资源保护,促进其开发利用,担任大江大河的综合管理、以及对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的水力发电和农村小水电的建设和管理,主管全国水土保持工作。

此外,新华通讯社是国家通讯社,本身的职能是开展旧事业务工作,而不具有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所以将新华社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事业单位,不再列入国务院行政机构序列。

由于农牧渔业部的职能需求扩大,并照顾到国内外的习气叫法,更名为农业部。

在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还将对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非常设机构进行较大的精简和调整,具体方案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

(五) 关于人员的安排

据初步测算,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将精简行政人员近五分之一。经过调查、摸底,自创试点城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改革的经验,这些人员有的可以充实到财税、金融、物价、审计、监察、统计、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有的可以充实到公、检、法、司等部门;将有较多的人员充实到公司、协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集团;将选拔一批具有专业知识与管理能力的干部到企业和企业集团工作;选送一批青年干部进行专业培训;达到离退休年龄的人员按期办理离退休。这样做,大体上可以处理人员的安排成绩。

(六) 实施步骤

国务院为了搞好这次机构改革,做了大量的预备工作。对拟新组建的部、委,先分别组成了筹备组,由他们进一步研讨本部门机构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草拟新机构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的“三定”实施方案;其他部、委也开始结合本部门的情况,酝酿“三定”实施方案,以便为顺利实施机构改革方案创造条件。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

新组建的9个部、委,从本次大会批准之日起,在3个月内完成组建工作,并转入正常运转。

撤销的12个部、委在本次大会批准之后,要尽快与新组建的部、委办理交接工作,包括职能的转移、业务工作的衔接等。在交接未结束、新机构未转入正常运转以前,工作人员还要坚守岗位,以防止正常工作脱节。

其他部门的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于6月底以前提出,第三季度完成内部机构的调整和人员精简任务。

今年第四季度,将对国务院各部门机构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凡是不合格的,要坚决采取措施加以弥补;机构改革中的遗留成绩要尽快处理,以确保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完成。

经国务院批准有16个城市正进行机构改革试点,已取得很大进展,应继续进行。试点城市和各省、市、自治区改革后的机构设置,可不按国务院改革方案搞上下对口。

(七) 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认识成绩

在讨论修正机构改革方案过程中,大多数同志对这个方案是赞成的,但也提出了一些成绩,其中有的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留意,有的则是认识成绩。次要有以下几个成绩。

1、对这次机构改革的估量成绩。

有的同志认为这次机构改革步子不大,同古代化行政管理体系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该当看到,建立一整套古代行政管理体系,需求具备许多条件。政府从以直接管理企业为主转到间接管理为主,要有一个过程;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深化开展,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机构职能的转变、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及新的工作次序的构成,不可能一下子完成,机构改革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能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而逐渐展开,分步进行。因此,这次机构改革带有一定的过渡性。这次机构改革虽然撤销的机构不是很多,但衡量机构改革的成果,不单纯是看撤销了多少机构和减少了多少人员,而是看机构职能转变的情况。该增的增,该撤的撤,不搞简单合并。就是保留的机构,也要按照政企分开的要求,转变职能,下放权力,调整内部结构和精简人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机构改革的步子并不算小,可以说是一次全面性的改革,这个改革方案是符合实践的,是可行的。完成这个方案,对加强机构活力、进步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职能交叉和机构堆叠情况,将是一次不小的推进,也为当前政府机构的进一步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2、关于撤部建公司成绩。

这次机构改革方案拟在撤销石油、煤炭、核工业等几个专业部的同时,相应组建几个公司。有的同志认为这样非但没有精简机构,反而添加了层次。相应地建立的几个公司,具体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政企分开后,企业不宜下放给地方管理的,先组建总公司。如中国石油自然气总公司以及已有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当前,视情况的变化,再考虑调整。另一种是,为促进建立若干企业集团而组建的过渡性公司。如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担任筹建跨地区的煤炭企业集团,待上述工作完成后,这个公司即可转为行业管理组织。

组建这些公司,在于顺应体制改革的进程,尽可能把政企分开。这些公司不承担政府职能,其性质还是自主运营、自傲盈亏的经济实体。这有利于搞活企业,也有利于行政机构精干。归口管理部门与这些公司不是行政隶属关系,而是指点、协调、服务的关系,所以,这不是一个管理层次。

3、对一部分人员转到公司、协会怎样看。

这次机构改革将有一批行政工作人员到公司、协会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集团组织去工作。有的同志认为,这不是精简,而是“人员换个位子”,没有实践意义。应该看到,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政府不可能也不必要把一切社会事务都包揽上去,要靠各种公司、协会和其它社会集团承担。许多国家的经验都证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性的协会、公司将相应的发展,这是必然趋势。逐渐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充实这些组织的工作人员,势在必行。所以,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将要选派一批政府工作人员充实和加强各类社会组织,以便强化它们的服务功能,有力地发挥其组织、推进、调理和监督作用,成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联系的纽带。

将一批人员选调到公司、协会去,从政府机关来说,行政人员确实精简了,行政经费也可以减上去,这对进步机关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很有利,也为推行公务员制度创造了条件。

4、这次机构改革后会不会再出现膨胀?

有的同志担心这次改革后,会出现1982年精简机构后又膨胀的局面,这种担心也是有道理的。但该当看到,我们这次机构改革是以转变职能为关键的。我们汲取了以往几次精简机构、裁减人员的教训,从一开始就要求各部门特别是新组建部委的筹备组认真制定本部门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的方案。要求各部门按新确定的职能设置机构,确定人员编制,不搞机构的简单合并和按比例裁减人员。同时,新组建的人事部,要加强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各级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的法制管理,逐渐探求对机构变动和人员编制实行预算约束、法律约束的管理办法。因此,这次机构改革有可能避免反复过去“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不良循环。

需求留意的是,新机构组建后,在新旧机构交替的过程中,工作任务的转换不可能截然割断,现行工作次序、工作方式和习气的转变也需求工夫。可以预见到,在实施改革方案的过程中,将会出现新旧机构暂时并存的局面,将会产生一些工作上的摩擦和矛盾。这些成绩只要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才能进一步得到处理。对此,我们也要有思想预备。

二、1988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委员宋平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阐明,决定准绳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根据政府机构改革要建立一个符合古代化管理要求,具有中国特征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 运转协调、 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的长远目标,以及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和精简、一致、效能的准绳,今后五年改革的目标是,转变职能,精干机构、精简人员,进步行政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逐渐理顺政府同企事业单位和人民集团的关系、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地方政府同地方政府的关系。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减少政府机构直接干涉企业运营活动的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职能,初步改变机构设置不合理和行政效率低下的情况。这个改革方案,适当裁减一些专业管理部门,完善或新建一些综合和行业管理机构。具体变动情况如下:
  一、拟撤销的部、委12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委员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
  4、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
  6、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
  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8、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部
  9、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二、新组建的部、委9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资部
  5、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7、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9、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
  三、保留的部、委、行、署32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政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明部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竞技运动委员会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31、中国人民银行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四、转为事业单位的1

新华通讯社
  五、改革后的国务院组成部委41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政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20、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
  26、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
  27、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
  28、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资部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明部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3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竞技运动委员会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40、中国人民银行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三、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在1982年机构改革后,由于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等原因,政府机构不久又呈膨胀趋势。因此国务院决定再次进行机构改革。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包括:外交部、国防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地质矿产部、建设部、能源部、铁道部、交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邮电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部、商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物资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卫生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部委内司局机构减少20%。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但是,由于经济过热,这次精简的机构很快又膨胀起来了。

这是一次弱化专业经济部门分钱、分物、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能,以达到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转向行业管理目的的改革。此次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由于后来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这一命题在实践中没有及时“破题”;再加上治理、整顿工作的需要,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

国务院在调整和减少工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方面取得了进展。如,撤消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组建新的国家计委;撤消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组建能源部;撤消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和电子工业部,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撤消劳动人事部,建立国家人事部,组建劳动部;撤消国家物资局,组建物资部;撤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组建建设部;撤消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撤消水利电力部,组建水利部;撤消隶属于原国家经委的国家计量局和国家标准局以及原国家经委质量局,设立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3年改革

一、1993316日: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阐明(国务院秘书长罗干)

各位代表: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根据党的十四大精神,经过认真调查研讨、反复酝酿之后构成的。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审议经过了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指点思想和基本框架。会后进一步研讨构成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建议方案。如今我受国务院委托,对这个方案作出阐明,请予审议。
   一、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指点思想
  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社会主义古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存在的突出成绩,是政企不分、关系不顺、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必须下决心进行改革。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理论上的严重打破,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古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次机构改革和以往机构改革的不同,就是把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作为改革的目标。机构改革要围绕这一目标,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一致、效能的准绳,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进步效率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这次机构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减少具体审批事务和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做到宏观管好,微观放开。要坚决把属于企业的权力放给企业,把应该由企业处理的成绩,交由企业本人去处理。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次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要理顺地方和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地方与地方的管理权限,充分发挥地方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使地方在地方方针政策的指点下,量体裁衣地发展本地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要理顺国务院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划分职责权限,避免交叉反复,调零件构设置,精简各部门的内设机构和人员,进步行政效率。
   二、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次要内容
  这次机构改革是全国性的,在地方一级改革后,地方各级政府也要随之进行改革。在整个政府机构改革中,国务院的机构是带头的,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这次机构改革的指点思想,国务院的机构改革方案,对综合经济部门、专业经济部门、社会管理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非常设机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不同的改革要求。
  关于综合经济部门的改革。保留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现有的综合经济部门。为了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转中严重成绩的协调,在现有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的基础上,组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综合经济部门要把工作重点真正转到搞好宏观管理下去,集中次要精力搞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经济总量的平衡,制定产业政策,培育与发展市场,有效调控社会经济活动。不论原有或新设置的综合经济部门,都要精简内设机构和人员,理顺综合经济部门之间以及综合经济部门与专业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
  关于专业经济部门的改革。按照不同情况,将专业经济部门的改革分为三类:一类是改为经济实体,不承担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一类是改为行业总会,作为国务院的直属事业单位,保留行业管理职能;一类是保留或新设的行政部门,这些部门的机构也要精干,次要职能是规划、协调、服务、监督。
  改为经济实体的,有航空航天工业部。这次要是考虑到航空和航天行业的企业有条件办成经济实体,行业管理任务又较少,可以由有关综合部门进行协调。航空航天工业部撤销后,分别组建航空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总公司。
  改为行业总会的,有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目前我国轻纺产品绝大部分曾经实行市场调理,价格曾经放开,又无大型直属企业可以不再设置政府专业部门。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撤销后,分别组建中国轻工总会、中国纺织总会,次要职能是搞好行业规划,实施行业政策,进行宏观指点和为企业提供服务。
  保留或新设置的行政部门,有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部、建设部、地质矿产部。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撤销能源部,分别组建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同时撤销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撤销机械电子工业部,分别组建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同时撤销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为了促进生活材料和消费物资一致市场的建立,搞活商品流通,撤销商业部、物资部、组建国内贸易部。
  按照这个方案,国务院原有18个专业经济部门,撤销7个,新组建5个,减少不多,次要考虑到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建立过程中,专业经济部门的改革还需求有个过程。这样做,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机构改革的平衡过渡。不论保留或新设置的部门在这次机构改革中都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要求,大力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推进企业进入市场。同时,要大幅度精简内设机构和人员,工业部门的行政编制普通核定为二、三百人。
  国务院部委除以上调整外,还保留按照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规定设置的国务院办公厅、审计署,同时保留内政部、国防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人事部、劳动部、文明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卫生部、国家竞技运动委员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这些部门也要认真转变职能,努力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大力精兵简政。
  关于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改革。为了简政放权,充分发挥部委的作用,加大部委的责任,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次改革对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进行了大幅度的精简。这部分机构分三种情况进行改革。一种是保留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一种是并入部委,作为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还有一种是并入部委成为部委内设的职能局。经过改革和调整,国务院直属机构设13个,办事机构设5个,共设置18个,比现有44个减少26个。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的国家局。
  按上述方案,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41个(含国务院办公厅),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18个,共设置59个,比现有86个减少27个。国务院的非常设机构也要进行大幅度的裁减,拟由如今的85个减少到26个。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改革的方案,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
  国务院各部门无论是保留的,还是新设置的,都要严厉定编定员。国务院机构定员共精减20%左右。
  以上是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次要内容。这个方案,在酝酿和讨论过程中,各方面认为总的来说是可行的。国务院的部委,撤了几个,又新设置了几个。保留的和新设的,是属于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社会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行业部门和新型技术行业部门。如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还在进行过程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正在进行之中,相应地机构改革也需求有个过程,行政机关的设置难以一下子定型。从经济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长过程来说,目前这个方案还带有一定的过渡性,有的还带有试点性质。今后,随着社会主义古代化建设的进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还要继续深化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三、组织实施和人员安排
  机构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波动,必须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分步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于本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后组织实施,年内完成。
  这次机构改革要同干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结合起来,配套进行。要在各部门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之后,立即实行公务员制度,并进行工资制度改革。
  这次机构改革要把人员精减同进步工作效率和发展社会消费力结合起来,既改善机关人员结构,进步人员素质,又使大批人才转移到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上去,成为古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人员安排的具体途径,一是充实基层,充实工商管理、税务、政法等部门;二是积极鼓励干部走出机关,充实到实体公司和事业单位,创办第三产业;三是严厉执行离退休制度,接近离退休年龄的,本人自愿,可提早离岗。
  机构改革是一件大事,一定要加强领导。各部门次要担任同志要亲身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细致的组织工作,有领导、有次序地实施,真正落实职能转变和精兵简政的任务,促进改革开放和古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阐明,决定准绳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这次国务院机构的改革,要着重搞好转变政府职能,精简内设机构和人员,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职能,弱化微观管理职能,以顺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具体调整是:

一、拟撤销的部7个

1、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

4、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

7、中华人民共和国物资部
  二、拟新组建的部、委6个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
  三、拟更名的部1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四、拟保留的部委34个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政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
   24、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明部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竞技运动委员会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33、中国人民银行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五、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委41个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政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2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2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
   27、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9、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明部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3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竞技运动委员会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40、中国人民银行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三、199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这次机构改革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任务是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

这次机构改革的历史性贡献在于: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但从学术观察的角度,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目的清楚、目标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改革任务就是要减少、压缩甚至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但从1993年机构设置来看,这类部门合并、撤销的少,保留、增加的多。如机械电子部合并本来是1988年改革的一个阶段性成果,1993年改革时又被拆成两个部——机械部和电子部;能源部本来是在1988年撤消了三个专业经济部门的基础上建立的,1993年改革又撤消能源部,设立了电力部和煤炭部。给人的印象是,目的与目标背道而驰。

1993年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实行了中纪委机关和监察部合署办公,进一步理顺了纪检检查与行政监察的关系。1993年实行中纪委机关和监察部合署办公的这种做法,是统筹党政机构设置的重要方式之一。

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根据这一方案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41个(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外交部、国防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地质矿产部、建设部、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部、国内贸易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卫生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加上直属机构、办事机构18个,共59个,比原有的86个减少27个,人员减少20%。其中撤销能源部、机械电子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商业部、物资部等7个部,新组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国内贸易部,更名1个(对外经济贸易部),保留34个部、委、行、署。改革后的综合经济部门中保留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专业经济部门的改革分为三类:改为经济实体的有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撤销后,分别组建航空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总公司。改为行业总会的有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这两部撤销后,分别组建中国轻工总会、中国纺织总会。保留或新设置的行政部门包括: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撤销能源部,分别组建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同时撤销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撤销机械电子工业部,分别组建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同时撤销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撤销商业部、物资部,组建国内贸易部。

1993年4月19日,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土地管理局、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海关总署、国家旅游局、民用航空总局、国务院法制局、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包括: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特区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包括:中国轻工总会、中国纺织总会、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中国专利局和国家行政学院)。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1994年,继续推进并力求尽早完成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重点是转政府职能,并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范围的职能切实还给企业;二是把配置资源的基础性职能转移给市场;三是把经济活动中社会服务性和相当一部分监督性职能转交给市场中介组织。

到1994年底,中国有130多万个事业单位,2600多万从业人员。

1995年,机构改革的工作重点是抓好省级机构改革的方案和市地县乡的改革,制定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方案和主要措施,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是机构改革工作的一个重点。改革的原则是政事分开和社会化。目标是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点是搞好事业单位的分类管理。

省级机构改革方案实施的关键在于搞好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工作。市地县乡的改革,要认真做到有利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997年,随着1月国家电力公司的组建成立,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家其他专业经济部门也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改组为不具有政府职能的经济实体,或改为国家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单位,或改为行业管理组织,将原有的政府管理职能转移给政府综合部门负责。

四、1994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继1993年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完成以后,1994年开始,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在全国展开。这次改革的主要特点是:1.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强调要加强宏观管理职能,弱化微观管理职能;坚持政企分开,切实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2.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精简力度较大。很多专业经济部门成建制地转为经济实体或服务实体。对一些行政管理职能较多,管理任务重、一时难以转为经济实体的专业经济部门,也精简了内设机构和人员,减少对企业产、供、销和人、财、物的直接管理。3.较大幅度地精简了机构和人员。4.推行了国家公务员制度。

通过精简和合理确定机构编制限额,这次改革的成效是相当大的。地方各级机关机构精简比例在30-40%之间;人员精简25%左右,全国约精简200多万人。

 1998年改革

一、199836日: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阐明(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罗干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推进机构改革的历史任务和方针政策,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对这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按照党地方的要求,国务院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讨,反复听取了各部门次要领导同志意见,党内外充分协商,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这个方案曾经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共地方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政治局会议讨论、修正。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审议经过了几经修正的方案,并建议国务院提请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 
    如今我受国务院委托,就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次要是国务院组成部门的改革方案,向大会作阐明,请予审议。 
   (一)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行政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开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古代化建设取得举世注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政府机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积累了经验。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宏观环境的限制,政府机构存在的诸多成绩虽经多次改革仍未得到根本性的处理,机构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首先,现有政府机构设置的基本框架,是在实施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逐渐构成的。突出的弊端是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干涉企业的消费运营活动,不能构成科学决策的投资体制,容易形成责任不清和决策失误,难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政企不分必然导致政府包揽属于企业的事务,大量设置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同时,片面强调综合部门与专业部门的互相制约,形成部门职能堆叠,政出多门,互相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经过20年来的改革开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曾经展开,国有经济的规模日益扩大,企业组织方式和运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专业经济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体制,曾经越来越不顺应建立古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其次,现有政府机构的设置准绳,是在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确立的。次要依托行政手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许多本来应该运用法律手腕或者经过社会中介组织来处理的成绩,也是经过设立政府机构管理,把过多的社会责任和事务矛盾集中在政府身上。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实践上也管不好的事情,影响了政府集中力量去办那些应该办的事情。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需求及时改革政府机构的设置准绳和职能运作方式,明确界定政府、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责任,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化、规范化。 
    第三,现有政府机构堆叠庞大、人浮于事的景象严重。这不只繁殖文牍主义和官僚主义,滋长贪污腐败和不正之风,也给国家财政形成了沉重负担。地方与地方财政几乎都成了“吃饭财政”,极大影响了政府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能力。 
    当前,我国改革与发展曾经进入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成绩。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渐建立,国际经济技术文明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古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另一方面,相当多的国有企业消费运营困难,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多,社会矛盾不容忽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工农差别仍然很大;盲目投资和反复建设形成大量不良贷款,潜伏着一定的金融风险;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遍及全球,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已构成严峻应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快政府机构改革,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波动,创造有利条件。 
    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不可能没有阻力和风险,但是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没有出路。当前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实力较前雄厚,社会政治波动,社会承受能力较强,各方面对机构改革逐渐构成共识,进行机构改革的条件曾经具备。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机遇,坚持不懈地把这场改革进行到底。 
   (二)改革的目标和准绳 
    这次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渐建立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征的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准绳是: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完成政企分开。要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消费运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 
——按照精简、一致、效能的准绳,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按照权责分歧的准绳,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反或相近的职能交由同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 
——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三)国务院组成部门的改革 
    这次机构改革的重点是国务院组成部门。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现有组成部门为40个,经过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减少为29个。 
    1、宏观调控部门 
    宏观调控部门的次要职责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优化经济结构,完成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经济、法律手腕,改善宏观调控机制。 
    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保留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为了加强国务院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改为国务院高层次的议事机构,总理兼任主任,有关部长任成员,不再列入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 
    2、专业经济管理部门 
    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次要职责是: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进行行业管理;引导本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维护行业平等竞争次序。专业经济管理部门都要实行政企分开,切实转变职能,不再直接管理企业。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是:政府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一切者的权益;向企业派出稽察特派员,监督企业资产运营和盈亏情况;担任企业次要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免。企业依法自主运营、自傲盈亏、照章纳税;对国有资本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不能损害一切者权益。 
    保留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农业部、水利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在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其次要职责是:复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讯业和软件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制定行业的规划、政策和规章;统筹规划国家通讯主干网(包括本地和长途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包括无线和有线电视网)、军工部门和其他部门公用通讯网,并进行行业管理;合理配置资源,避免反复建设,保证信息安全。如今广播电影电视部、航天工业总公司、航空工业总公司的信息和网络管理的政府职能,并入信息产业部。成立国家邮政局,由信息产业部管理。 
    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将原国防科工委管理国防工业的职能、国家计委国防司的职能以及各军工总公司承担的政府职能,统归新组建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管理。逐渐将各军工总公司改组为若干企业集团。保留国家航天局和国家原子能机构,对外代表国家,对内作为国防科工委的机构。国防科工委要与军委有关部门配合,担任军事配备的消费供应、科研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国防科工委担任制定各类军工行业的发展规划和规章,实施行业管理,会同国家经贸委制定军工转民品消费的规划。 
    将煤炭工业部、机械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国内贸易部、轻工总会和纺织总会,分别改组为国家煤炭工业局、国家机械工业局、国家冶金工业局、国家国内贸易局、国家轻工业局和国家纺织工业局,由国家经贸委管理。国家经贸委及其管理的各国家局担任组织制定行业规划和规章,实施行业管理。这些国家局不直接管理企业,所制定的行业规划和规章以国家经贸委的名义发布。电力行业已组建国家电力公司,不再保留电力工业部,电力工业的政府管理职能并入国家经贸委。国家粮食储备局改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 
将化学工业部、石油自然气总公司、石油化工总公司的政府职能合并,组建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由国家经贸委管理。化工部和两个总公司下属的油气田、炼油、石油化工、化肥、化纤等石油与化工企业以及石油公司和加油站,按照上下游结合的准绳,分别组建两个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公司和若干大型化肥、化工产品公司。 
    将林业部改组为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务院直属机构序列。其次要任务是:担任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护林防火,加强林木行业管理,制定林业规划和规章。 
    3、教育科学文明、社会保障和资源管理部门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科学技术部。国家教育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 
    在劳动部基础上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立一致的社会保障行政机构,现由劳动部管理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人事部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民政部管理的农村社会保险、各行业部门统筹的社会保险以及卫生部门管理的医疗保险,一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人事部职能调整为:综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家公务员,承办国务院监管的大型企业领导人员的任免事宜,承办国务院向重点大型企业派出稽察特派员的管理工作。 
    国家竞技运动委员会改组为国家竞技总局,与中华全国竞技总会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由地质矿产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测绘局共同组建国土资源部。其次要职能是: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保留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测绘局,作为国土资源部的部管国家局。 
    广播电影电视部的电视网络政府管理职能划出后,改组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列入国务院直属机构序列。 
    4、国家政务部门 
    保留内政部、国防部、文明部、卫生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司法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民政部、监察部和审计署。 
    为顺应改革的要求,对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也进行了调整。分为四种情况:一是保留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二是将国务院部、委调整为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三是新组建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四是并入有关部门,作为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改革的方案,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关于组织实施 
    如今提出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既考虑了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又考虑了社会的承受能力,因此还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方案。关于改革的力度,一些同志认为,改革的步子应该大一些,尽可能一步到位,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顺应的政府行政体制。另一些同志认为,当前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任务很重,下岗职工多,难度很大,政府机构改革的步子不宜太大。我们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的方针,在改革方案的拟订过程中,一直留意了这两个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过程中,按完善的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政府机构,完成一步到位,是难以做到的。同时,机构改革又要迈出积极的步子,着力处理当前突出的矛盾,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确定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部委调整为29个部委,既有较大的改革力度,又充分表现了积极稳妥的精神。机构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精心部署,细致工作,确保方案的实施。 
    第一、坚持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的方针。这次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机构变化较大、人员调整较多的一次,加上今年下岗职工的成绩比较突出,在组织实施中,我们将留意把机构改革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保持社会政治波动统筹安排,避免出现大的震荡。改革方案经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经过后,新组建的机构要抓紧挂牌工作,内部的调整工作也要尽快进行。国务院各部门的“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在年底以前实施完成,机关行政工作进入新的运转次序。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地方各级政府也将进行机构改革。省级政府的“三定”方案明年完成。各地将按照国务院的一致部署,精心组织,积极推进。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做到思想不散,次序不乱,人员妥善安排,国有财产不流失,工作正常运转。 
     第二、做好人员分流工作,进步公务员队伍和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精兵简政,分流人员,这是历次机构改革的难点。这次改革的目标是机关干部编制总数减少一半。国务院机构减编定员的工作要求今年底以前完成。但是,人员分流的工作估计要用三年左右的工夫。机关工作人员普通文明程度较高,熟习方针政策,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必须妥善安排,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人员分流的基本办法是: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优化结构。带职分流,就是定编定员后,超编干部离开机关,保留职级;定向培训,就是对离岗公务员进行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正轨培训,为走向新的岗位作预备;加强企业,就是选调定向培训后的人员首先充实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以及财税、政法、市场管理等执法机构,文明、教育、卫生等单位和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中介组织;优化结构,就是经过人员分流,调整政府和企业、机关和基层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达到优化组合,全面进步公务员队伍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全体素质。事业单位数量很大,改革任务很重,也有个初步想象,除教育单位和极多数需求由财政拨款的以外,其他事业单位每年减少财政拨款1/3,争取三年基本达到自傲盈亏。 
    第三、认真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进步办事效率。这是衡量机构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不论新设立的部门,还是保留的部门,机构改革后工作责任都不是变轻了,而是加重了,必须根据新的要求,进步依法行政能力,履行国家机关的职责。要进一步完善行政运转制度,加强行政首长担任制,规范行政领导职权,避免推诿扯皮,严厉行政纪律,监察渎职行为。新设立的部门,以及内设机构调整较大的部门,要尽快理顺职能关系,确保正常运转。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任用干部,领导班子要搞好本身建设,加强内部勾结。一切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努力学习,勤政廉政,刻苦工作,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第四、加强行政组织体系的法制建设。在机构改革、精兵简政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行政立法。建议修正《国务院组织法》,依法规范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设置。建议适时修正地方组织法,对地方政府的职责权限、组织机构作出更为明确的规范。在各部门“三定”的基础上,进行部门组织立法,明确工作职能,完善工作程序。加快制定各类组织的管理法规,依法控制机构和编制,建立约束机制。 
    第五、严守政务纪律,服从改革大局。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触及改革、发展和波动的全局,触及部门权力和干部的切身利益,必须强调顾全大局。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遵从组织安排,正确对待个人工作岗位的变化。改革方案的研讨和制定,曾经考虑了各方面的意见,方案一经批准,就要坚决执行,要貌合神离,争取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1998年3月1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阐明,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五届二中全会的要求,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渐建立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征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准绳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完成政企分开;按照精简、一致、效能的准绳,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分歧的准绳,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职责分工,完善行政运转机制;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具体方案是: 
    一、拟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 
    8.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竞技运动委员会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将原国防科工委管理国防工业的职能、国家计委国防司的职能以及各军工总公司承担的政府职能,统归新组建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管理。)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为了加强国务院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改为国务院高层次的议事机构,总理兼主任,有关部长任成员,不再列入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 
    二、拟新组建的有4个部、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三、拟更名的有3个部、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四、拟保留的有22个部、委、行、署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政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7.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明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21.中国人民银行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列入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的共有29个部、委、行、署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政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6.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明部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28.中国人民银行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三、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原则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职责分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1998年改革的目的与目标高度协调。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目的,尽快结束专业经济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体制是目标。1998年改革历史性的进步是,政府职能转变有了重大进展,其突出体现是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共10个: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地质矿产部、林业部、中国轻工业总会、中国纺织总会。这样,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众多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可以说是资源配置的载体,是落实经济计划的依托。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这类部门的存在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不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微观经济主体地位。在一定意义上说,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就是取消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二道贩子”,消除了政企不分的组织堡垒。

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包括: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国内贸易部、邮电部、劳动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地质矿产部、林业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将原国防科工委管理国防工业的职能、国家计委国防司的职能以及各军工总公司承担的政府职能,统归新组建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管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为了加强国务院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改为国务院高层次的议事机构,总理兼主任,有关部长任成员,不再列入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

新组建的有4个部、委: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

更名的有3个部、委: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科学技术部;国家教育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

保留的有22个部、委、行、署:外交部、国防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包括国家政务部门12个:外交部、国防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政部、司法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审计署;宏观调控部门4个: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专业经济管理部门8个: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和资源管理部门5个: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

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机构改革首先进行,随后中共中央各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及群众团体的机构改革陆续展开;1999年以后,省级政府和党委的机构改革分别展开;2000年,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截至2002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人。

四、1998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

1999年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建立了与国务院机构框架大体协调的省级政府组织结构。组成部门一般设置25个左右,直属机构15个左右。在机构综合设置方面进行了尝试,加强执法监管部门,组建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机构等。

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各地党委、政府在组织实施省级党政机构改革工作的同时,组织力量着手对市县乡党政机关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进行调研,全国市县乡机构改革开始启动。经过近三年的工作,到2002年10月底,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部结束。

地方各级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后,省级政府机构设置平均由55个减到40个,人员编制精简47%。市(地)级政府机构平均由45个减少到35个,县级政府机构平均由28个减少到18个,人员编制精简19%。全国精减行政编制共计115万人。这次改革,进一步改变了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机构框架。尽管难度很大,但由于措施得当,工作细致,改革进展顺利。

2003年改革

一、2003年3月6日: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阐明(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王忠禹)

各位代表: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根据党地方的部署,经过认真调研,集思广益,反复论证,构成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经过了该意见,建议国务院根据这个意见构成《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 
如今我受国务院委托,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作以下阐明,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深化改革的指点思想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求,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过去五年,按照党的十五大的要求,各级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机构改革。顺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正在构成。 
    五年来的理论,使我们加深了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坚持以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二是坚持精简、一致、效能的准绳,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三是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坚持不懈地迈出改革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谨慎地推进改革;四是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五是坚持一致领导,分级担任,分步实施,从实践出发,量体裁衣地进行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要逐渐推进,不断深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加出世界贸易组织新情势的发展,现行政府机构还存在着一些不顺应的成绩,必须经过深化改革加以处理。 
    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指点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点,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政企分开,精简、一致、效能和依法行政的准绳,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和完善政府机构设置,理顺政府部门职能分工,进步政府管理程度,构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次改革要抓住重点,处理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成绩,为促进改革开放和古代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次要内容 
    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消费监管体制建设。 
    1、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严重担务,并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的要求,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推进国有经济规划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更好地坚持政企分开,实行一切权和运营权分离,真正使企业自主运营、自傲盈亏,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将国家经贸委的指点国有企业改革和管理的职能,地方企业工委的职能,以及财政部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部分职能等整合起来,设立国资委。国务院授权国资委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委的监管范围,确定为地方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地方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由改革后设立的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担任监管。其他国有资产,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国资委专门承担监管国有资产的职责,既不同于对全社会各类企业进行公共管理的政府行政机构,也不同于普通的企事业单位,具有特殊性质。因此,将国资委确定为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特设机构。 
    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一致,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准绳,国资委的次要职责是:根据授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指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代表国家向部分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经过法定程序对企业担任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其运营业绩进行奖惩;经过统计、稽核对所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拟订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定规章制度,依法对地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指点和监督;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国资委依法对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但不得直接干涉企业的消费运营活动,不要变成“婆婆加老板”,不能把企业管死。国资委还要注重并协助企业处理改革重组中遇到的困难和成绩。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在坚持国家一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务院将抓紧制定国有资产管理的行政法规,依法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监督。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在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公布后,按照地方的一致部署,自上而下,依法有序推进。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设立国资委,只是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许多工作要在今后的理论中不断探求,并经过制定法律法规逐渐加以规范。 
    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展和改革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客观上要求把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愈加密切地结合起来。为综合协调各方面改革,使改革更好地为促进发展服务,将国家计委改组为发展和改革委。将国务院体改办的职能,并入发展和改革委。 
    目前,宏观调控体系存在着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改投资、重要农产品和工业品的进出口计划管理分散、职能交叉的成绩,不利于进步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加强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减少职能交叉反复,进步工作效率,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将国家经贸委的行业规划、产业政策、经济运转调理、技术改造投资管理、多种一切制企业的宏观指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及重要工业品、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等职能,划归发展和改革委。 
    发展和改革委是综合研讨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点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其次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监测和调理国民经济运转,搞好经济总量平衡,优化严重经济结构,安排国家严重建设项目,指点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和改革委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发展和改革委要把加强本身改革和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切实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机关作风,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减少行政审批和微观管理事务,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理作用。 
    3、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金融是古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工作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为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安全、稳健、高效运转,进步防备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并和地方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设立银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银监会根据授权,一致监督管理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其次要职责是:拟订有关银行业监管的政策法规,担任市场准入和运转监督,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地方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将愈加突出。人民银行不再承担上述金融监管职能后,要加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不断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转规则和改进对金融业宏观调控政策,更好地发挥地方银行在宏观调控和防备与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在金融监管方面,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和银监会的监管工作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要建立密切的联系机制,及时沟通有关金融市场风险和运营情况,共享监管信息。 
    4、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目前,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以及反倾销反补贴工作分别由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管理;产品的进出口工作,分别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担任。这种内外贸分割、国内外市场分割和进出口配额分割的管理体制,不能顺应加出世界贸易组织新情势的需求,不能顺应建立和健全一致、开放、竞争、有序的古代市场体系的要求。为顺应内外贸业务互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和加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情势,促进古代市场体系的构成,将国家经贸委的内贸管理、对外经济协调和重要工业品、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组织实施等职能,国家计委的农产品进出口计划组织实施等职能,以及外经贸部的职能等整合起来,组建商务部。 
    商务部是主管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其次要职责是:研讨拟订规范市场运转和流通次序的政策法规,促进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监测分析市场运转和商品供求情况,组织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担任组织协调反倾销、反补贴的有关事宜和组织产业损害调查等。 
    5、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消费监管体制建设。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仍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其次要职责是:继续行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职能,担任对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依法组织开展对严重事故的查处。为进一步强化对安全消费的监管,将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消费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担任安全消费的综合监督管理和对煤矿的安全监察。 
    此外,为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讨,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协调,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建商务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经过改革,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8个。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这些机构的调整以及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设置,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 
    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整国家安全消费监督管理局的体制,以及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其他机构的设置方案,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 
    (三)关于组织实施 
    这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过去五年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方面,五年来的政府机构改革曾经取得明显成效,国务院机构设置总的格局需求保持绝对波动;另一方面,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次改革虽然机构变动不多,但关系严重,任务非常艰巨。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的要求,国务院将加强对机构改革工作的领导,缜密部署,抓好落实。 
    1、认真组织实施改革方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经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后,将按照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和优化人员结构的要求,抓紧新成立部门的“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工作,并对其他部门的“三定”方案进行完善,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能分工。顺应改革的要求,按照程序,抓紧制定和修正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研讨制定配套政策,做好机构变动部门和单位的干部人事、离退休干部以及资产处置等工作。加强行政管理体制的法制建设,完成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 
    国务院机构改革当前,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将在地方的一致部署下,按照巩固、完善、探求、深化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践,巩固和完善曾经取得的改革成果,积极探求符合各地特点的改革路子。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要按照地方的规定,依法有序进行。其他有的机构设置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求完全上下对口。在改革中,注重做好职能衔接,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转,保持企业改革重组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连续性,维护社会波动。 
    2、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不论是新成立的部门,还是其他部门,都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完善政府的经济调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3、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触及部门职责和权力的调整,直接关系改革发展波动的大局。各地各部门要高度注重,加强领导,次要领导同志应亲身担任,精心组织安排,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严肃各项纪律,做到思想不散,工作不断,次序不乱,国有财产不流失,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2003年3月1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阐明,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经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次要任务是:

(一)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三)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四)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

(五)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消费监管体制建设,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安全消费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六)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七)不再保留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政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8、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明部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7、中国人民银行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和设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整国家安全消费监督管理局的体制,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

三、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

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3月6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启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特别提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的要求。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其职能并入新组建的商务部。

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革目标是,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根据方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展改革委”),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以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以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安全、稳健、高效运行;组建商务部,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组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03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

国务院机构改革以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巩固、完善、探索、深化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巩固和完善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积极探索符合各地特点的改革路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省、市(地)两级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其他的机构设置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求完全上下对口。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做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机构调整和职能整合,可以上下对应,也可以不完全对应。

省以下政府机构的改革,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研究确定。在改革中,重视做好职能衔接,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保持企业改革重组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连续性,维护社会稳定。

这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既要保持地方政府的相对稳定,又要抓住重点,解决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和组织保障。

2008年改革

一、2008年3月11日: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阐明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华建敏

各位代表: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根据党地方的部署,经过认真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研讨论证,构成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意见》明确了深化改革的指点思想、基本准绳、总体目标和次要任务,具有长远的指点意义。《方案》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提出了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具体意见。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经过了上述两个文件,赞同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如今我受国务院委托,就《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向大会作阐明,请予审议。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古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加强政府本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当前,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面对新情势新任务还存在一些不相顺应的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活动干涉仍然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机构设置还不尽合理,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成绩比较突出;有些方面权力仍然过于集中,且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景象仍然存在。这些成绩,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经过深化改革切实加以处理。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要高举中国特征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点,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精简一致效能的准绳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的要求,着力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运转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征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充分利用当前各方面的有利条件,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一些重要领域迈出较大步伐;又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潜在风险,按部就班,不毕其功于一役,有的可适当过渡,有的可在集中改革后根据情况的变化再适时调整,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全体design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次要任务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求实行职能无机一致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

(一)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构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总体情势是好的,有利于发展的要素很多,但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成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非常艰巨,宏观调控任务非常繁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有效性,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进一步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指点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处理经济运转中的严重成绩,加强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同时,进一步减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一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继续减少投资审核范围,下放审核权限,简化审核程序,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投资管理方面的作用。二是改进规划和产业政策管理。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专项产业政策,除按规定需报国务院审批的外,由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国家规划和政策的指点下分别制定。三是将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划给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

财政部要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政管理,健全地方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婚配的体制,加快构成一致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领取制度。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完恶人民币汇率构成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防备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税、货币政策,构成愈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进步宏观调控程度。

(二)加强能源管理机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能源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妥善应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复杂的国际能源情势,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战略性成绩。能源成绩触及多领域、多部门,为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设立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担任研讨拟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严重成绩。同时,为加强能源行业管理,组建国家能源局。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能源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及机构,与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核电管理职责进行整合,划入该局。国家能源局次要担任拟订并组织实施能源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发展新能源,促进能源节约等。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由国家能源局承担。为促进能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的紧密结合,统筹兼顾,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不再保留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

(三)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结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目前,工业行业管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分别担任,管理分散,不利于工业的协调发展。为加强全体规划和统筹协调,有必要对相关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该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次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转,推进严重技术配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讯业,指点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管理部门,次要是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指点行业发展,不干涉企业消费运营活动,确保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组建国家国防科学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四)组建交通运输部,加快构成综合运输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严重成就,今后几年仍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为优化交通运输规划,发挥全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快构成便捷、迟滞、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组建交通运输部。将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建设部的指点城市客运职责,整合划入该部。交通运输部的次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公路、旱路、民航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承担触及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互相衔接等。同时,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为加强邮政与交通运输统筹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考虑到我国铁路建设和管理的特殊性,保留铁道部。同时,要继续推进改革。

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五)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人力资源是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要素。为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消费力,必须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整合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建立一致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为此,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责整合划入该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次要职责是,统筹拟订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劳动支出分配制度,组织实施劳动监察等。同时,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国家本国专家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六)组建环境保护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中华民族的生活发展。在相当长一段工夫内,我国将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净化物减排任务非常艰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大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的力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敌对型社会。为加大环境政策、规划和严重成绩的统筹协调力度,组建环境保护部。其次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监督管理环境净化防治,协调处理严重环境成绩等。

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七)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城乡建设统筹

住房成绩触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统筹城乡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为深化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着力处理低支出家庭住房困难,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统筹,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其次要职责是,拟订住房和城乡建设政策,统筹城乡规划管理,指点全国住宅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监督管理建筑市场、建筑安全和房地产市场等。

不再保留建设部。

(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

食品药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责任,理顺医疗管理和药品管理的关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这次改革,明确由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严重事故的责任,同时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并相应对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进行整合。调整食品药品管理职能,卫生部担任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药品法典,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担任食品卫生答应,监管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药品的科研、消费、流通、运用和药品安全等。

调整后,卫生部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职责;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加强对农产品消费环节、食品消费加工环节和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同时,各部门要密切协同,构成合力,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各位代表,按上述方案,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交通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根据《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这些机构的调整以及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设置,请大家审议。

组建国家能源局、国家国防科学工业局、国家民用航空局、国家公务员局,以及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其他机构的调整和设置,根据《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触及调整变动的机构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改革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二是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是按照探求职能无机一致的大部门体制要求,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总的看,改革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出发,着力处理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成绩,既迈出了重要的改革步伐,又保持了国务院机构绝对波动和改革的连续性,并为今后的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需求进一步强调以下几点:

一要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不论是新组建和调整较大的部门,还是机构未作调整的部门,都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愈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二要着力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抓紧制定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按照权责分歧的准绳,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能,明确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对等;坚持一件事情准绳上由一个部门担任,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避免职能交叉堆叠、政出多门;着力处理权责脱节、推诿扯皮等成绩;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切实进步行政效率。

三要精简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该撤销的坚决撤销,任务交给职能部门承担。今后要严厉控制议事协调机构设置,触及跨部门的事项,由主办部门牵头协调;确需设立的,必须严厉按规定程序审批,普通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

四要抓紧进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根据各层级政府的次要职责,合理调整和设置机构,除地方有准绳要求上下对口外,地方政府可从实践出发,量体裁衣,不搞“一刀切”,不设工夫限制;调整和完善垂直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权责关系;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五要适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准绳,对次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逐渐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次要从事消费运营活动的,要逐渐转为企业;次要从事公益服务的,要整合资源,强化公益属性,加强政府监管。同时,配套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财政政策。

各位代表,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确保机构改革顺利进行意义严重。我们要高举中国特征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勾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地方周围,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深化改革,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成功而努力奋斗。

二、2008年3月1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阐明,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批准这个方案。会议要求,国务院要加强领导,缜密部署,保证机构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次要任务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求实行职能无机一致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

(一)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财政部要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政管理,健全地方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婚配的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构成愈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二)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能源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及机构,与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核电管理职责进行整合,划入该局。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由国家能源局承担。不再保留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

(三)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学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四)组建交通运输部。将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建设部的指点城市客运职责,整合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保留铁道部,继续推进改革。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五)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责整合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六)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七)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

(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严重事故的责任。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政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明部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6、中国人民银行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和设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国务院其他机构的调整和设置,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

三、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

2008年3月1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3月15日,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着力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运行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一)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财政部要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政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二)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能源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及机构,与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核电管理职责进行整合,划入该局。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由国家能源局承担。不再保留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三)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四)组建交通运输部。将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建设部的指导城市客运职责,整合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保留铁道部,继续推进改革。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五)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责整合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六)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七)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这次改革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二是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是按照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要求,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

四、2008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2008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思路清晰,四大亮点凸显:

亮点一:鼓励地方因地制宜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改革创新”。依据中央精神,这次改革既坚持原则性,又强调灵活性,为地方因地制宜改革预留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亮点二: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

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此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并要求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许可。突出强调地方政府要更好地履行职责,增强地方提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能力。

亮点三:“责任”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襄汾溃坝事故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为标志,“行政问责风暴”在2008年显现出鲜明的特色,问责范围之广、问责级别之高为近年来所罕见。与此同时,人们已不满足于单一的“风暴”,进而关注行政问责的制度建设。建设责任政府成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亮点四:以大部制改革为方向

推进大部制改革是此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据专家介绍,此次地方政府探索“大部制”改革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人力资源、文化领域、食品药品七个方面加强统筹协调,这与国务院机构改革并不完全一致。

2009年启动市县级政府机构改革

2009年上半年重点抓好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把制定和完善省级政府部门“三定”规定作为实施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中心环节,通过“三定”工作,把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突出强化部门责任,着力理顺职责关系。从时间进程看,到2009年年中,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并同时启动市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提出改革的要求以及预案。

 

2013年改革

一、2013年3月10日: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

各位代表:

党的十八大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党中央部署,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反复比较论证,形成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建议国务院将这个方案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现在我受国务院委托,就《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向大会作说明,请予审议。

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

(一)关于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必要性紧迫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机构经过六轮改革,形成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织架构和职能体系。近五年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取得新进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一些重要领域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大部门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政务公开和行政问责力度加大,依法行政取得新成效。通过不断改革,我国行政体制逐步完善,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现行行政体制仍存在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地方,国务院部门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职能越位、缺位问题依然突出,不该管的管得过多,一些该管的又没有管好;职责交叉、权责脱节、争权诿责现象依然较多,行政效能不够高;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一些领域机构重叠、人浮于事问题依然存在;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不完善,不作为乱作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制度机制特别是职能转变加以解决。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必须站在全局高度,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不失时机地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二)关于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坚持精简统一效能,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坚持创新制度机制和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服务能力;坚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确保政府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坚持从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相适应。

这次改革,要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加快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重在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同时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严格事后监管。这项任务更加艰巨、更为复杂。

(三)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需要不断探索,稳中求进。国务院机构改革相应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止步不前。这次改革,要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条件,坚定推进一些重点领域的机构调整;同时要充分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国务院机构总体相对稳定。对有些长期存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通过职能调整解决,或适时通过必要的机构调整解决。

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具体内容是:

1、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近些年,铁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但也存在政企不分、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衔接不畅等问题。为推动铁路建设和运营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铁路运营秩序和安全,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有必要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方案》提出,将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不再保留铁道部。

考虑到铁路仍处于建设发展重要时期,同时承担很多公益性任务,《方案》提出,国家继续支持铁路建设发展,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运价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的公益性线路和运输补贴机制。同时,继续深化铁路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后,中国铁路总公司统一调度指挥铁路运输,实行全路集中统一管理,确保铁路运营秩序和安全,确保重要运输任务完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优质服务。

2、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民健康水平。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计划生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当前,计划生育工作需要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为更好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民健康水平,《方案》提出,将卫生部的职责、人口计生委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组织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拟订计划生育政策,监督管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等。同时,将人口计生委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卫生部、人口计生委。

改革后,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继续实施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要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合理设置相关机构,充实工作力量,确保这项工作得到加强。地方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计划生育政策,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

3、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高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水平。当前,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提出更高要求。现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既有重复监管,又有监管“盲点”,不利于责任落实。药品监督管理能力也需要加强。为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水平,有必要推进有关机构和职责整合,对食品药品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方案》提出,将食品安全办的职责、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质检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工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承担。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加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不再保留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单设的食品安全办。

为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衔接,明确责任,《方案》提出,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农业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将商务部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

改革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建立让生产经营者真正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有效机制,充实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切实落实监管责任,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水平。

4、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繁荣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统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资源,《方案》提出,将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的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监督管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和业务以及出版物、广播影视节目的内容和质量,负责著作权管理等。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加挂国家版权局牌子。不再保留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

5、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推进海上统一执法。现行海上执法力量分散,重复检查、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执法效能不高,维权能力不足。为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有必要整合海上执法力量。

《方案》提出,将现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主要职责是,拟订海洋发展规划,实施海上维权执法,监督管理海域使用、海洋环境保护等。国家海洋局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接受公安部业务指导。

为加强海洋事务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方案》提出,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统筹协调海洋重大事项。国家海洋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国家海洋局承担。

6、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完善能源监督管理体制。上一轮改革,为加强能源管理,组建了发展改革委管理的国家能源局,实际效果良好。为统筹推进能源发展和改革,加强能源监督管理,《方案》提出,将现国家能源局、电监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提出能源体制改革建议,负责能源监督管理等。不再保留电监会。改革后,国家能源局继续由发展改革委管理。发展改革委主要是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能源规划的协调衔接。

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总的看,这次机构改革针对性比较强,力度比较大,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突破,解决了一些事关重大、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这次机构改革是同职能转变紧密结合、同步推进的,许多问题通过职能转变来解决,比单纯的机构调整更有意义。国务院机构改革是一个过程,今后随着实践的发展还将不断推进。

各位代表,按上述方案,新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保留铁道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这些机构的调整和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设置,请予审议。

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铁路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国家能源局,以及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其他机构的调整和设置,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

(四)关于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这次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要按照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的要求,适应加强市场监管、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的需要,推进职能转移,着力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推进职能下放,着力解决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问题,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推进职能整合,着力解决职责交叉、推诿扯皮问题,提高行政效能;推进职能加强,着力解决国务院部门抓大事管宏观不够问题,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注重完善制度机制。通过推动职能转变,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方案》针对国务院机构职能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六个方面提出措施,明确了职能转变的方向、原则和重点。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应交给市场,上项目、做投资要更多由企业自主决策。目前,市场准入和就业门槛较高,企业和个人办事难、成本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从体制机制上最大限度地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激发企业和个人创业的积极性,《方案》提出:一是减少投资项目审批,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对确需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要简化程序、限时办结。同时,为避免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强调要加强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管理,发挥法律法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的约束和引导作用。二是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等非许可审批。三是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一律予以取消;按规定需要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改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四是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五是逐步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并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改革后,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加强对市场主体、市场活动监督管理,切实做到“宽进严管”。为严格控制新设行政审批项目,防止边减边增,今后一般不新设许可,因特殊需要确需新设的,必须严格遵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加强合法性、必要性和合理性审查论证,同时抓紧规范非许可审批项目的设定和实施。

2、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让人民群众依法通过社会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目前,我国社会组织既培育发展不足,又规范管理不够。主要是,成立社会组织的门槛过高,社会组织未经登记开展活动较为普遍,一些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明显,现行管理制度不适应社会组织规范发展需要。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有关规定,《方案》提出,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一是逐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引入竞争机制,探索一业多会,以改变行业协会商会行政化倾向,增强其自主性和活力。二是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这些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民政部门要依法加强登记审查和监督管理,切实履行责任。考虑到政治法律类、宗教类等社会组织以及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代表机构的情况比较复杂,成立这些社会组织,在申请登记前,仍需要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三是坚持一手抓积极引导发展、一手抓严格依法管理,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推动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3、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既管不了管不好,又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主动开展工作。为更好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的优势,《方案》提出:一是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对已列入国家有关规划需要审批的项目,除特定情况和需要总量控制的外,在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原则减少审批后,一律由地方政府审批;对国家扶持地方的一些项目,国务院部门只确定投资方向、原则和标准,具体由地方政府安排。地方政府也要按照这一精神,大幅度减少投资项目审批,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二是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凡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或由地方实施更方便有效的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一律下放地方。三是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大幅度减少、合并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将适合地方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工作下放地方,为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提供财力保障。改革后,地方政府要增强大局意识,更好地肩负起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的责任,国务院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在下放过程中,要避免发生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问题。同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当发生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紧急情况时,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

4、优化职能配置。目前,国务院部门职责分工不尽合理,存在不少职责交叉、分散问题,有的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行政效率和政府权威。为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整合分散在国务院不同部门相同或相似的职责,《方案》提出三个方面的整合重点:一是按照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整合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土地登记的职责,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等,分别由一个部门承担。二是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解决这些机构过于分散、活力不强的问题。三是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用信息平台,推动资源共享、提高效能。对其他职责交叉、分散问题,也要按照上述原则整合解决。

5、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目前,国务院部门忙于事务性工作多,宏观管理职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据此,《方案》提出:一是强化发展规划制订、经济发展趋势研判、制度机制设计、全局性事项统筹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协调等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强化宏观调控措施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维护法制统一、政令畅通。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维护全国市场的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二是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群众健身、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三是国务院各部门必须加强自身改革,大力推进本系统改革。对已明确的改革职责必须坚决履行,对已确定的改革任务必须坚决完成,对已出台的改革措施必须坚决落实。至于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问题,由于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方方面面,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听取各方面意见后统筹考虑。

6、加强制度建设和依法行政。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需要把治国理念转化为制度体制机制,加强事关长远的制度机制整体设计,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据此,《方案》提出:一是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以更好地落实物权法规定,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有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制度,从制度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并为预防和惩治腐败夯实基础。二是加强依法行政。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提高制度质量。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建立决策后评估和纠错制度。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确保法律、行政法规有效执行。深化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

宪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准则。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肩负着重要责任。要带头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以政府带头守法、严格执法,引导、教育、督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经营依法办事。

  (五)关于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经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国务院将对改革实施作出部署,建立工作机制,制定配套措施,排出时间表,逐项抓好落实。抓紧完成新组建部门的“三定”工作,综合设置部门内设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对实施改革方案需要修改法律的,国务院将抓紧提出有关法律修正案草案,依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同时抓紧修改有关行政法规。

各地区要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着力加强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给地方机构改革探索留下余地,地方机构设置不要求完全上下对口。

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次改革的重要意义。涉及机构变动的部门,要服从大局,确保机构、职责、队伍和装备等按要求及时调整到位,确保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这次改革突出了职能转变,各部门都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职能转变各项任务,该取消的必须取消,该下放的必须下放,该整合的必须整合,该加强的切实加强,确保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各部门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政风建设,适应职能转变的新要求,创新管理观念,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纠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衙门习气,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负责,把这项改革的实施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舆论,严肃改革纪律,确保干部队伍思想稳定,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各位代表,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二、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

(一)实行铁路政企分开。为推动铁路建设和运营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铁路运营秩序和安全,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

国家继续支持铁路建设发展,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运价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的公益性线路和运输补贴机制,继续深化铁路企业改革。

不再保留铁道部。

(二)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更好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民健康水平,将卫生部的职责、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组织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拟订计划生育政策,监督管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等。

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

不再保留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三)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提高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水平,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承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农业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将商务部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

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单设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四)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统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资源,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监督管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和业务以及出版物、广播影视节目的内容和质量,负责著作权管理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加挂国家版权局牌子。

不再保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五)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为推进海上统一执法,提高执法效能,将现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主要职责是,拟订海洋发展规划,实施海上维权执法,监督管理海域使用、海洋环境保护等。国家海洋局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接受公安部业务指导。

为加强海洋事务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统筹协调海洋重大事项。国家海洋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国家海洋局承担。

(六)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为统筹推进能源发展和改革,加强能源监督管理,将现国家能源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提出能源体制改革建议,负责能源监督管理等。

不再保留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4、中国人民银行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和设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国务院其他机构的调整和设置,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

关于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同时该加强的加强,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注重完善制度机制,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重大项目外,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抓紧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对确需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要简化程序、限时办结。

对已列入国家有关规划需要审批的项目,除涉及其他地区、需要全国统筹安排或需要总量控制的项目以及需要实行国家安全审查的外资项目外,在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原则减少审批后,一律由地方政府审批。对国家采用补助、贴息等方式扶持地方的点多、面广、量大、单项资金少的项目,国务院部门确定投资方向、原则和标准,具体由地方政府安排,相应加强对地方政府使用扶持资金的监督检查。

加强对投资活动的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管理,发挥法律法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二)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按照市场主体能够自主决定、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能够解决的事项不设立审批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等非许可审批。

依法需要实施的生产经营活动审批,凡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或由地方实施更方便有效的,一律下放地方。

(三)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除依照行政许可法要求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特殊技能的职业、行业需要设立的资质资格许可外,其他资质资格许可一律予以取消。按规定需要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国务院部门依法制定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

除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有明确规定的外,其他达标、评比、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一律予以取消。

(四)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大幅度减少、合并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将适合地方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工作下放地方政府,相应加强财政、审计监督。

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五)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最大限度地整合分散在国务院不同部门相同或相似的职责,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土地登记的职责,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等,分别整合由一个部门承担。

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加强监督管理。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推动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逐步纳入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

(六)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需要取得前置许可的事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外,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商事主体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生产经营活动;对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持营业执照和有关材料向主管部门申请许可。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并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

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加强对市场主体、市场活动监督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七)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逐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强化行业自律,使其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主体。探索一业多会,引入竞争机制。

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这些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民政部门要依法加强登记审查和监督管理,切实履行责任。

坚持积极引导发展、严格依法管理的原则,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推动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八)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强化发展规划制订、经济发展趋势研判、制度机制设计、全局性事项统筹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协调等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强化宏观调控措施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维护法制统一、政令畅通。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维护全国市场的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群众健身、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国务院各部门必须加强自身改革,大力推进本系统改革。

(九)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推进国务院组织机构、职能配置、运行方式法治化。加强政务诚信制度建设。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信息网络、金融账户等实名登记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体制。

(十)加强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提高制度质量。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建立决策后评估和纠错制度。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确保法律、行政法规有效执行。深化政务公开,推进行政权力行使依据、过程、结果公开。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强化行政问责,严格责任追究。

宪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准则。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都要带头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发挥法律的引导和推动作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以政府带头守法、严格执法,引导、教育、督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经营依法办事。

 

 

 

 

 

 

 

 

 

 

 

 

 

 

 

 



◎版权所有:bte365备用网站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技术支持:中国政法大学信息化建设办公室